English

阅读与看图

2009-10-07 13:24:00 来源:博览群书 ○童庆炳 我有话说
我认为,6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10本书是:

《毛泽东选集》,第一、二、三卷,人民出版社,1952年版。

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,尼・奥斯特洛夫斯基著,人民文学出版社,1952年版。

《鲁迅全集》,十卷本,人民文学出版社,1959年版。

《红岩》,罗广斌、杨益言著,中国青年出版社,1962年版。

《十万个为什么》,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,1961年版。

《红楼梦》,曹雪芹、高鹗著,启功注释,人民文学出版社,1955年版。

《李自成》,姚雪垠著,中国青年出版社,1977年版。

《哥德巴赫猜想》,徐迟著,《人民文学》1978年1月号。

《英语》,许国璋主编,商务印书馆,1979年重印本。

《论语心得》,于丹著,中华书局,2006年版。

现在是一个看图的时代。中国电影每年生产400多部。中国电视连续剧的生产就更多。还有迅速崛起的网络,其中有很多视频和各类讯息,所提供的也是图像。无所不在的广告,更是用艳丽的图像诱惑人心。虽然人们休闲的时间无疑增加了,本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读书,特别是阅读文学作品,但大家在有空闲的时候所形成的习惯是打开电视,看屏幕上的图像。我们现在已经很难找回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那种阅读的热情,特别是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热情。记得1962年出版了《红岩》,我是用了一个通宵读完它的,许多人都像我一样。但现在还能找到这样的读者吗?我看很难。随着这种情况的出现,书籍出版的种类大量增加,但印数一般都很少。五六十年代的优秀长篇小说,如所谓“三红一创”,其印数最少都达到几百万部。但现在我们每年出版一千多部长篇小说,究竟有多少部的印数能达到百万呢?

对于一般的青年来说,阅读文学作品来滋养自己是十分重要的。文学世界是情感的,也是理智的;是人文理想的,也是充满社会知识的;是诗意的,也是文化的,文学作品所展现的文化版图无限辽阔。对文学作品的阅读,对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无疑是有益的。人的素质的提高,就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,意味着人的情感和理智、人文理想和社会知识、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高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文学阅读是培养人的素质的沃土。

我想从文学与科学的简单的比较中来说明文学阅读的重要: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不是矛盾的。人类在千万年的社会实践中,产生了智慧。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就是人类智慧之树所结出的两种果实,它们是相亲相爱的两姐妹,是不可分离的。科学技术满足人的物质文明的需要,同时以它的逻辑的深刻性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。当文学艺术发展到顶峰时候,就可以看见哲学之光、科学之光。文学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,同时以感性和想象力的生动性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。当科学技术发展到顶峰时候,就可以看见艺术精神之光。可以预言的是,科学技术越是发展,就越需要文学艺术。文学的世界既然是人文的、情感的、审美的世界,那么文学阅读就能成为开启人们人文的、情感的、审美的世界的钥匙。我感到忧虑的是,现在的青年们,不会正确地运用自己的笑和哭。为了生活和感受,我们需要美丽的笑和充满魅力的泪。当文学阅读能让青年们自然而然地发出朗朗的笑声,自然而然流下真挚的眼泪来的时候,那么文学阅读就达到了目的。因为在这自然的笑声和哭声的背后,是他们的感知力、情感力、想象力、理解力的全面的提高。

现在的青年看电影、电视、图画太多,而阅读文学作品太少。要知道,“看图”和“阅读”是有很大不同的。在单纯的“看”的情况下,看的人直接面对电影和电视屏幕提供的现成形象,被动地被那形象“牵着鼻子走”,几乎不需要运用自己主动想象。长此以往,人的想象力就要萎缩,理解力也要受到影响。阅读则不同。例如阅读文学作品中,读者面对的是文字符号,而非直接的形象。阅读文学作品需要经过三个阶段:第一,阅读文字阶段。对读者来说,有的文字看得懂,有的不完全看得懂。在不完全看得懂的情况下,就要查字典、看注释或请教别人,只有这样才能弄懂作品的意思。这是一个主动的增长知识和理解力的过程。第二,“呈现形象”阶段。就是读者在读懂作品的同时,通过自己的想象,主动地“想”出一个或一连串的“象”来。这样艺术形象才会呈现在你的“面前”。这个“呈象”过程,是在自己的头脑中“翻译”的过程,需要调动自己的全部生活经验、体验和情感。没有经验和体验的人,不能主动想象的人,不能主动投入情感的人,“呈象”就不可能。这个阶段的主动性,比第一阶段的主动性更为困难,有时候需要调动自己的“领悟”能力。第三,理解、玩味阶段。当通过前两个阶段读懂了作品、领悟了作品之后,读者还需要运用自己的思考力,追问若干个“为什么”,彻底理解“前因后果”,然后心里发出“噢,原来如此”的叫声。这种追问是一种愉悦。于是读者想再一次体验这种愉悦,这就会出现一个慢慢玩味的过程。玩味所获得的愉悦是文学阅读所获得的最高的愉悦,它使你的身心处于无比自由的状态中。有人会说,文学阅读比之于看图不是很麻烦吗?麻烦是麻烦,但文学阅读全然是一个主动的过程,它调动了你全部的经验、体验、知识和感知、感情、想象、理解、回忆、联想等全部的心理能力,而且是你个人的全部个性、人格的投入,甚至可以说你经受了一次精神的“锻炼”。你“付出”的多,你“收获”也多。这个道理是不难理解的。

  作者单位: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,教授

  (本文编辑 钱振文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